每到星期五的晚上,莲河就分外热烈。很多在城里久居的人都携家带口回乡过周末。新建成的沿海东大路热烈非凡,有人漫步、有人跳舞、有人歌唱……这些年,翔安的改变肉眼可见,而最让老大众感触深入的,大概是咱们脚下走的路。
一位老阿婆刚刚散完步,坐下小憩,她一脸春风,慨叹自己真夸姣,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,“瞧瞧这马路,有多宽广、多平坦啊!”老阿婆和其他白叟聊起记忆里那一条条坑坑洼洼的泥土路,“在枯燥的秋天,甭提能像现在轻松漫步了,出一趟门回来,鞋子、裤脚上满是灰。要是遇上刮风,尘埃就直接黏糊在脸上,让人难过得很。那些年,最怕下雨天出门干活。路面满是泥水,哪怕穿上雨鞋,泥浆仍是会溅到裤腿。若是略微不小心,还会摔跤,爬起来一身泥……”听着阿婆有板有眼地讲过去,桥下池塘草丛里也传来蛙鸣,它们似乎也在附和着:“当年便是那般场景!”
爸爸则喜爱回想咱村里的石子路。那石子路应该算是泥土路的“升级版”。小时候,爸爸喜爱骑着二八杠自行车载着我满村闲逛。有时候,咱们玩得太晚,回家路上,爸爸便会提速,车胎与石子产生揉捏冲突,石子被弹到两头,我在自行车上感觉一阵阵波动,只能抓住车把,心里还觉得挺好玩,而爸爸骑着车就特别盼望着哪天石子路能修成平坦的水泥路。
铺满石子的路途,被行人走过、被车子来回碾压,很快就显露本来的“面貌”,变回坑坑洼洼的泥土路。所以,村里隔段时刻就得派人修正石子路——用大卡车运来碎石子,从头铺满泥土路。那时的路便是这样重复地碾压,重复地铺石子。我在这样的石子路上操练自行车,可算是遭了罪,摔跤总是被尖细的石子硌到破皮流血,我便也同爸爸那样分外盼望着村里能修上水泥路。
翔安建区后,展开一日千里,宛如一阵阵春风吹进了每个村庄。村里的路途大改造,水泥路都修好了,路两旁还安装着亮堂的路灯,“泥泞”“波动”都成了“过去式”。现在每逢夜幕降临,村庄里一盏盏暖色的路灯齐刷刷地亮起来,点缀着美丽的闽南村落,一幅温馨诱人的村庄图景。乡亲们饭后总爱在宽阔平坦的路途上悠闲地漫步,畅聊家园的改变。
泥土路、石子路、水泥路,都是莲河村的路,承载着家园人为愿望而斗争的脚步,它们“升级换代”,是家园展开的一个缩影。现在,家园人仍然不停地在“夸姣路”上向前奔驰,争夺发明更夸姣的未来。
为了更好地从大众视角反映年代变迁、展示夸姣夸姣生活、传递家国情怀、问候年代追梦人,翔安区委宣传部与厦门日报社联合展开了“夸姣翔安大众故事”主题征文活动,以大众视角展示年代变迁,以大众故事传递家国情怀,以俗人之歌问候年代追梦人,以翔安民生画卷折射厦门展开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