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多点开花!成都都市圈一季度“开门红”
来源:欧宝娱乐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2 23:17:07

  4月29日,四川省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5年一季度成都都市圈经济运转状况。

  一季度成都都市圈开展出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态势,完成区域生产总值7393.1亿元、同比增加6.2%、占全省48.5%。成德眉资四市首要经济指标多点开花,完成“开门红”。

  2025年一季度成都都市圈开展局面杰出,出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态势,完成区域生产总值7393.1亿元、同比增加6.2%、占全省48.5%。

  其间,榜首工业增加值191.2亿元、增加2.4%,第二工业增加值2117.9亿元、增加7.2%,第三工业增加值5084.1亿元、增加6.0%;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0.5%,固定资产出资同比增加9.5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3.5亿元、同比增加6.2%,进出口总额2164.3亿元、增加10.5%。

  2025年一季度,成德眉资四市经济运转出现中心引领、快速地增加态势,增速均高于全省中等水准(5.5%)。

  成都市以5930.3亿元总量领跑,德眉资三市增速均高于7%,眉山、德阳、资阳排列全省一、二、五位。第二工业主引擎效果显着,眉山、资阳第二工业增速尤为杰出,均是全省增速2倍以上。

  区域生产总值为5930.3亿元,同比增加6.0%,全省排名上升9个位次,是上升位次最多的市州。其间,榜首工业增加值89.7亿元,增加2.0%;第二工业增加值1464.7亿元,增加5.8%;第三工业增加值4375.9亿元,增加6.1%。

  区域生产总值为771.1亿元,同比增加7.5%。其间,榜首工业增加值为37.9亿元,增加1.8%;第二工业增加值为405.0亿元,增加8.7%;第三工业增加值为328.2亿元,增加6.7%。

  区域生产总值为447.70亿元,同比增加7.6%。其间,榜首工业增加值34.47亿元,增加3.2%;第二工业增加值174.80亿元,增加13.6%;第三工业增加值238.43亿元,增加4.5%。

  区域生产总值为244.0亿元,同比增加7.0%;其间榜首工业增加值29.1亿元,增加3.0%;第二工业增加值73.4亿元,增加11.8%;第三工业增加值141.5亿元,增加5.5%。

  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为24.3%,高居全省榜首,并且是市州中仅有一个增速超越20%的市州。其间全市35个职业大类中有27个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加,增加面77.1%,晶硅光伏、锂电等新鼓起的工业坚持加速开展的杰出气势。

  聚集配备制作、清洁动力、电子信息等要点工业,完成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7.2%。

  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.1%,其间有色金属锻炼和压延加工业、轿车制作业、通用设备制作业、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作业增加值别离增加83.7%、25.4%、24.7%、22.7%。

  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4%,其间规划以上高技术(制作)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20.7%。

  2025年一季度,从“三驾马车”来看,成德眉资四市出现“内需稳健、出资发力”差异化开展格式。

  固定资产出资同比增加8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2.7亿元,同比增加6.0%,消费晋级趋势显着;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11.9%。

  固定出资总额增加29.6%,高于全省25.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位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2.1%,消费品市场稳步康复但仍有提高空间。进出口总额增加118.3%,居全省第2位。

  固定资产出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加12.1%。经过发放消费券等办法,消费潜力有用开释,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.1亿元,同比增加10.4%,增速居全省榜首。进出口总额240.2亿元、增加6.1%,其间精制鱼油出口额居全国榜首。

  固定资产出资同比增加10.8%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.6亿元,同比增加6.2%,消费市场平稳。但受世界市场需求疲软、交易冲突等要素影响,眉山市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6.81亿元,同比下降34.6%,外贸承压前行。

  成德眉资四市以财务加力民生提质,依托稳健财务托底、城乡收入提高,继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。

 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4.8亿元,增加3.6%,其间,税收收入368.3亿元,增加0.4%;一般公共预算开销663.6亿元,增加1.7%。

 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.2亿元,同比增加8%,其间,税收收入32.5亿元,下降1.2%;一般公共预算开销151.8亿元、增加5.2%。

 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.96亿元,增加4.93%,其间,税收收入19.33亿元,增加3.31%;一般公共预算开销87.08亿元,增加2.13%。

 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5.7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.9%,居全省第13位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.5%,居全省第7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