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月19日,时任汉城市市长的李明博,召开记者会,宣布将汉城市的中文名称从“汉城”改为“首尔”,一个叫了600年的名字被废弃,而且很明显这就是给中国看的,改名后,明确要求中国改口,背后有什么玄机?
韩国首都“首尔”曾经有个响亮的名字——“汉城”,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候,那时候叫的是“汉城奥运会”,而不是“首尔奥运会”,事实上,“首尔”这一个名字,才叫了19年,在2005年之前,韩国首都的中文名一直是“汉城”,要知道,这一个名字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,公元1392年,朝鲜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成桂建都于汉江之滨,取名“汉阳”,意为“汉水之北”,后来为了彰显国都的威仪,李成桂又将其改名为“汉城”,这就是“汉城”的由来,这个由来也是后来改名的一大原由。
从1396年正式定名为“汉城”,汉城在500多年的时间里,一直都是首都的角色,直到1910年,日本侵略了朝鲜,并把这里降级为“京城府”。
1945年,日本战败投降后,美国接手了朝鲜,之前日本人取的名字不能用了,于是在1946年正式改名为“서울”,拉丁字母转写为“Seoul”。
汉字是啥意思呢?并没有汉字能表达。“서울”在朝鲜谚文中是“首都”的意思,它没有对应的中文,是整个韩国唯一一座没有对应中文的大城市。
1948年,由于美国不承认李承晚的朝鲜共和国,于是李承晚又将国名改为大韩民国,但首都仍定在“서울”,根据其发音,它的外语拼写为“Seoul”,也就是说,在这样一个时间段,“汉城”这个名称就已经名存实亡,但是,还存在于中文语境中,因为“서울”没有实际的意义,而且在中华文化圈中,“汉城”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固有名词。
从1948年韩国建国,到1992年,“汉城”这一个名字,一直存在于中文世界,但中韩建交后,韩国人对“汉城”这一个名字,提出了异议,有意将“서울“的中文译名进行更改,表面上的理由是发音差别过大,不符合命名标准化,但实际上的原因是韩国的自卑心理作祟,二战后,韩国弃用“京城”,认为是殖民色彩浓厚,“汉城”又何尝不是呢?几百年前给中国伏低做小换来的赐名,如今不能再用了。今天韩国早就换了爹了,不能再用原来的爹给的名字了。
韩国作为一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,在每个方面都有汉文化的影子,在二战以后,民族主义思潮崛起并发展,开始考虑汉文化对韩国的影响,为了消除这一些影响,韩国以法律规定,以韩国的表音字为专用文字,从1970年起,韩国小学、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,完全使用表音文字,随着韩国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步发展,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召开之前,韩国政府曾经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汉字标记,以强调韩国的民族文化。
从1948年起“首尔”这个出自朝鲜口语的名称就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正式官方名称,然而这个出自朝鲜语的词汇一直没规范的汉字写法,直到2005年以后韩国首都才有了正式的中文译名,李明博当选市长之后,下大力气推动“首尔”的中文译名改名工作,2004年,汉城成立了“汉城中文标识改善委员会“,李明博牵头主持汉城的中文更名活动,提出了首尔、首午尔、首沃尔、首沃、中京等多个名称,经过民意调查,65%选“首尔”,12%选“首午尔”,9%选“首沃”,也有14%表示应该使用“中京”,最终选了“首尔”作为“서울“对应的中文名,并于2005年1月正式启用。
韩国政府随后向全世界各国宣布了这一决定,但奇怪的是,他们只专门致函中国政府,希望中方能在各类官方文件、出版物及地图中做出相应修改,说白了,此次“改名”,就是针对的中国,韩国建立后,就弃用了“汉城”这个中文名字,而是使用没有实际意义的“서울”一词,只有在中文里把他们的首都读成“汉城”,我国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,一直使用“汉城”一词。
2005年10月,应韩国政府的请求,我国有关部门专门发函,开始用“首尔”这个叫法,不再把韩国的首都叫做“汉城”,逐渐大家也接受了韩国首都就是“首尔”这个事,至此,“汉城”一词彻底成为历史名词,韩国的此次更名,是想摆脱历史印记,拒绝曾经的那段历史,不再依赖中国文化。但就算称呼改了,历史也没消失,更没被改动,它一直都在。
这段历史变迁背后,不单单是一个城市名字的改变,更是文化、历史、民族认同的交融与传承,众所周知,中日韩都属汉字文化圈,正常的情况下,中文里的日韩地名,不会根据当地发音而进行音译,而是沿用汉字,韩国所使用的朝鲜语,一开始只有口语,没有文字。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,汉字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,朝鲜半岛的高丽、百济、新罗等割据政权都将汉字作为书面文字。
2005年更名至今,已经有将近20年时间,现在回过头再来看当年韩国的举动,其实并非是“去汉化”这么简单,汉字作为朝鲜的官方文字,使用的范围极小,只有贵族才有学习的权利,掌握汉字成为官方和贵族垄断的特权,而下层的老百姓基本上不会写汉字。明显不利于政令的传达。1443年,能够记载朝鲜语的拼音文字产生,就是如今朝鲜和韩国都在使用的“谚文”,谚文属于拼音文字,拼写简单且通俗易懂,逐渐流传开来,尤其是,进入19世纪后,这种民族文字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,汉字占比越来越低,韩国建立后,逐渐废弃了汉字,使用“谚文”,和韩国相比,朝鲜方面则比较激进,早在1948年朝鲜建国后,就立即废除了汉字,全面废除了汉字教育。
“汉城”改为“首尔”,不单单是“去汉化”的表现,他们都以为这是展现民族自信的方式,是他们努力抗争的表现。然而,事实上,这也可能是他们内心不安的表现。因为内心缺乏自信,但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。例如,韩国的韩服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汉服有着相似之处,节日庆典如中秋节和春节等,也保留了许多源自中国的传统习俗。
“汉城”作为一个历史悠远长久的名称,承载了朝鲜半岛与中国长期文化交流和历史联系的记忆,就这样被湮灭在了历史的洪流中,你怎么看韩国的这个骚操作呢?